外文书苑


生命科学版 总第53期    2008年 第6期
武大图书馆外国教材中心 主办    E-mail:wgjc@lib.whu.edu.cn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  2008年

本 期 导 读

《SAGE》
      Paula Rudall         索书号:Q949.72/A658(2)/2006/Y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Phagocytosis》
      David C. Logan                   索书号:Q942/P712c/2007/Y
《Mass Spectrometry Data Analysis in Proteomics》
      J. W. Costerton                   索书号:Q73/C842/2007/Y
《Handbook of Genome Research》

      James Cullen            索书号:Q949/P712(3)/2008/Y
《Fish Cytogenetics》
      George Acquaah                 索书号:Q943/A186/2007/Y

以上新书 文理分馆六楼外教中心 均有收藏,欢迎大家查阅!

 

显花植物解剖学 《Anatomy of Flowering Plants》

简评

   

  现代植物解剖学植根于植物分类学和古植物学,同时吸收了迅速发展的进化生物学、生理学、生态学和发育遗传学的大量成功。作者在本书第三版中全面简洁地介绍了显花植物解剖学。全书覆盖了植物结构和发育的各个方面,分章节介绍了根、茎、叶、花、种子和果实,参考引用了大量的近来的文献,并对植物种类作了大范围的更新说明,为读者进一步理解开花植物的相互关系作了很好的铺垫。本书简单明了,内容新颖,涵盖了新的研究和应用;反映了植物科学和植物学当今的课程内容;描述了用常规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的开花植物的内部结构;含有全面的植物解剖学专业词汇及其解释。这本思路清晰的著作是学生研究植物学和植物科学的理想教材,同时也非常适合专业和业余的园艺工作者阅读。

      本书的首先阐述了构成植物的基本成分:大到器官,小到组织和细胞。并分节对这些结构作了阐述。接下来的几章依次介绍了植物的各个器官:茎根叶,花种实。并从解剖学的角度对其构造和发育过程做了介绍。全书用了大量的图解进行了直观形象的说明。最后,该书对文章中涉及到的植物解剖学相关的专业术语进行了注释。


 

植物线粒体 《Plant Mitochondria》

简评

  线粒体是从变形细菌的内共生体进化而来的细胞器,在真核生物的代谢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现线粒体不仅是能量的氧化代谢位点,而且还执行许多重要功能。植物线粒体的研究得益于基因组学的革命性发展良多,在过去的十年中已有几个植物全基因组完成测序,与之伴随的是功能基因组学的发展,它们共同构成了当代线粒体研究的基础。本书的内容旨在从细胞,生化和分子等多个视角对植物线粒体的复杂性加以阐释。

  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线粒体的动态变化,线粒体基因的非稳定性,线粒体基因的表达,核编码线粒体蛋白导入到线粒体内部,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氧化磷酸化系统中的超复合体结构,线粒体电子传递链和氧化胁迫,线粒体代谢,细胞质雄性不育与线粒体基因突变,以及在细胞程序性死亡中的线粒体变化。

  本书不是一本内容由浅入深讲解分析的教科书,而是最新科研资料的集大成者,各章节均由各个领域的顶级科学家撰写,内容多为近年来最前沿的科学进展,对于在植物线粒体方面有一定文献阅读基础的读者,本书可以为科学研究提供全面而新颖的视角。


细菌生物膜导论 《The Biofilm Primer》
简评

  细菌生物膜是单一或多种细菌为适应自然环境而形成的微菌落聚集物 , 细菌将自身包裹于细菌自身分泌的基质中,使细菌相互黏连产生特定结构的细菌复合体,形如膜状并不可逆地附着于病灶的表面或导管内。这是细菌为适应环境维持自身生命所发生的形态学的变化 , 从而增强了细菌对外环境的抵抗力。各种研究结果显示,细菌在自然、工业,及致病生态环境系统中都主要是以生物膜的形式存在,这些研究为人们更好地理解生物膜在环境、工业、农业、口腔疾病及传染疾病等多个领域的作用及影响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人类许多顽固性、难治性慢性感染疾病也均与形成细菌生物膜有关。

  本书是世界上迄今为止第一个对细菌生物膜有完整和系统论述的科学读本。是一本较全面体现生物膜研究领域最新研究进展的科学读物。本书作者在综合近三十年来数百篇研究论文的基础上,对细菌生物膜的微观结构与形态学特征、生活习性、生物膜的形成及抗性机制等问题进行了生动和系统的描述,并对生物膜对生态环境及工业环境的影响,以及对人类慢性疾病感染的危害及控制做出了详细论述。通过多种来自显微镜观察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证据,对现在被众人所接受的所有生态系统中绝大多数细菌都是以生物膜形式存在的假说提供了有力支撑。本书正为世人展现了新兴热门领域 — 细菌生物膜的研究概况,是一本很有学习与研究价值的微生物学读物 。


植物系统发育学 《Plant Systematics》

简评      

  本书是《植物系统发育学》的第三版,对维管植物系统发育学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和讲解,适合作为植物学或普通生物学教材。全书彩色印刷,大量引用了“东南美洲植物区系项目”中的图表和照片,生动反映的植物界的多姿多彩。第三版紧跟被子植物门分类学的最新进展,大量采用了来自形态学,解剖学,胚胎学,染色体学,孢粉学,植物次生组分,蛋白质学和 DNA 等多学科的最新发现,对水龙骨科,五加科,金丝桃科和莲科等 17 个科进行了重新分类。

  全书包括九章。第一章开宗明义,介绍植物学,植物分类学的基本概念,表明了全书的组织结构和写作目的。第二章对生物系统学做方法学介绍,阐明了学科研究中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方法。第三章回顾了显花植物分类学的历史进展,展现了系统发育学研究方法的沿革。第四章详述了植物分类学中那些指标性的结构和生化特征。第五章专门讲分子系统学,结合了分子和形态两个层次的最新技术,包括最大似然数法和贝叶斯定理等。第六章讲述植物进化及其多样性,对二十多种植物个体和群体中的变异详加讨论,涉及了种的概念,物种形成,多倍性,杂交,育种系统和基因渗入等多个课题。第七章是对绿色植物系统发育学成果的概论,依次描述了整个植物界大树的几条主干。最后两章是对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各科详解。附录部分包括了野外和标本样本的系统命名规则。

 

 

植物遗传育种原理 《Principles of Plant Genetics and Breeding》
简评

   随着生物分子技术的应用,育种家们开始越来越多的运用分子工具,逐渐摆脱了依赖于传统育种方法为生产者和消费者培育新产品的局面。本书介绍了植物育种的经典和生物分子技术,使人们对目前育种工作中的技术方法有一个认识。

  本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讲与育种相关的科学技术知识,涉及面颇为广泛,可作为育种学方面的基础知识教材。这一部分分为 8 章,从育种的历史发展以及育种的重要性开始讲起,讲到种质资源的问题,植物育种的遗传分析,育种的工具,育种的经典方法,育种的选择性目标,商业种子的生产。其中第 5 章“植物育种的工具”详细讲到了目前所运用到的生物分子技术,包括组培,克隆,转基因,多倍体和其他的一些生物技术,属于目前育种学方面的较前沿,较先进的技术。第 7 章讲到育种的几大选择性目标,包括物种的生理性和多样性性状,对疾病,昆虫及环境因子的耐受性,以及合成和附加价值的性状,比较适合于目的性较强的商业育种生产者阅读。第二部分深入实践,详讲八种常见同时也是很重要的农作物的育种,分别是小麦,玉米,水稻,高粱,大豆,花生,土豆,棉花。超过 25 位育种者为我们分享了他们的职业经验,对于这些农作物方面的育种者来说值得借鉴。

 


本主页由武汉大学图书馆负责维护,欢迎大家提出宝贵意见!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