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束生物技术引论》(书评)
——Introduction to Ion Beam Biotechnology

作者: Yu Zengliang

出版: Springer

索书号: Q-3/Y94/2006/Y

藏书地点: 武大外教中心

1995年5月,《人民日报》、《中国科学报》几乎同时向全世界发布了一条重要消息:生物工程开创了育种新天地,我国利用离子束注入法育出了高产、抗逆性强的水稻新品种。这一消息立即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反响,一直致力于这方面研究的日本、澳大利亚、美国及欧洲一些先进国家不得不承认:中国在离子束育种方面走到了世界的前面。
离子束育种的一般原理,是将人们希望的离子,加速注入到植物种子或器官内某一特定区域,引起注入微区内遗传物质的生理化反应,导致微突变和基因重组,以获得新性状的品种。有人形容离子束可以像一把手术刀,不受限制地对所有细胞壁进行刻蚀、加工,并使细胞膜细孔化,为外源脱氧核糖核酸无载体导入提供理想的通道。如,将玉米的全部脱氧核糖核酸转入水稻,就能培育出玉米稻的新品种。
本书是世界上首部将这一重大突破性成果真实、全面、系统地从理论到应用进行介绍的专著。该书对离子束在生物领域里应用的理论性总结和释疑,会使从事育种工作的人和基因工程研究者阅后有新的认识,或产生新的思考。尤其是该理论目前尚属填补空白,故对实践的指导意义非常重大,也是该书的价值所在。本书也是一部跨学科的专著,全书以大量的实验结果证明了离子束在生物领域里诸多方面的应用。正像作者提出的:离子束的特点,使得离子束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不限于诱变育种这一方式,它还可能用于细胞加工和基因转移。这无疑是对人工诱变育种和基因工程的一大突破性促进,同时也给世界上众多寻找新的育种方式、寻找基因工程突破的工作者们指出了一条新的途径。所以可以认为本书不但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对生物领域的基因重组等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也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该书包括离子概念、离子束的产生、离子注入基本理论、荷能离子与有机体相互作用、离子注入生物小分子反应过程、离子轰击DNA损伤修复、离子轰击细胞损伤、离子注入生物效应、离子束诱导基因突变基本原理、离子束农作物诱变育种、离子束微生物遗传性修饰、离子束介导转基因、离子束诱导有机分子进化和单离子束细胞精确定位诱变等14章。
本书提出了现代离子束生物技术理论、方法及应用,领域涉及遗传学、遗传工程学、物理学、生物学、生物化学、物理化学、放射生物学以及应用微生物学等交叉学科,是相关领域大学本科高年级学生、研究生和研究人员重要的参考书之一。

作者简介
余增亮 1943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微波器件专业。1968年-1975年在中科院北京电子所从事微波管研制;1976年起在等离子体所工作,其间在德国马普等离子体所工作两年多,从事中性束注入等离子体研究。现任离子束生物工程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
余增亮研究员领导的课题组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在国内外率先开始关注和研究离子注入生物效应,通过一系列深入研究,提出了低能离子与复杂生物体系相互作用能量沉积、质量沉积和电荷转移的假说,形成了假说推动下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开创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始创新技术——低能离子束生物工程技术。该技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以及“八五”、“九五”和“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的连续支持下,在理论研究、技术体系建立到实际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显著的贡献。仅在“十五”攻关期间,离子束技术研究在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中所取得的成果就为我国工农业生产创造了30多亿元的经济效益。他们还独立自主研制出国内第一台单离子束细胞精确定位照射装置和离子束育种装置,为该领域的发展,搭建了高水平研究平台。在此基础上,国内外建立8个国家或省部级离子束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或工程研究中心。

本书目录
第一章 离子的一般概念
第二章 离子的产生和加速
第三章 离子注入基础知识
第四章 荷能离子与生物体相互作用
第五章 离子注入生物小分子反应过程
第六章 离子轰击DNA损伤修复
第七章 离子轰击细胞损伤
第八章 离子注入生物效应
第九章 离子束诱导基因突变基本原理
第十章 离子束农作物诱变育种
第十一章 离子束微生物遗传性修饰
第十二章 离子束介导转基因
第十三章 离子束诱导有机分子进化
第十四章 单离子束细胞精确定位诱变
附录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唐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