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教学研究-->细胞生物学教材评介

《细胞信号处理:介绍信号转导的分子机理》(书评)

——Celluar Signal ProcessingAn Introduction to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Signal Transduction 

编    者:Friedrich Marks, Ursula Klingmüller, Karin Müller-Decker

出 版 社:Garland Science

索 书 号:Q257/M346/2009/Y/102100425819

藏书地点:武大外教中心

 

     细胞信号转导是指细胞通过胞膜或胞内受体感受信息分子的刺激,经细胞内信号转导系统转换,从而影响细胞生物学功能的过程。水溶性信息分子及前列腺素类(脂溶性)必须首先与胞膜受体结合,启动细胞内信号转导的级联反应,将细胞外的信号跨膜转导至胞内;脂溶性信息分子可进入胞内,与胞浆或核内受体结合,通过改变靶基因的转录活性,诱发细胞特定的应答反应。

    信号转导受体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膜受体和胞内受体。其中膜受体包括:环状受体 (离子通道型受体)多为神经递质受体,受体分子构成离子通道。受体与信号分子结合后变构,导致通道开放或关闭,引起迅速短暂的效应;蛇型受体,包含有7个跨膜α-螺旋受体, 有100多种,都是单条多肽链糖蛋白,如G蛋白偶联型受体;单跨膜α-螺旋受体, 包括酪氨酸蛋白激酶型受体和非酪氨酸蛋白激酶型受体。胞内受体位于胞液或胞核,结合信号分子后,受体表现为反式作用因子,可结合DNA顺式作用元件,活化基因转录及表达。包括类固醇激素受体、甲状腺激素受体等。胞内受体都是单链蛋白,有4个结构区:①高度可变区 ②DNA结合区 ③激素结合区 ④绞链区 

受体与配体相互作用具备高度亲和力,高度特异性,可饱和性,他们的相互作用完成信号向下游传递。

  细胞信号转导的主要途径有: G蛋白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RTPK)信号转导途径;非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途径;受体鸟苷酸环化酶信号转导途径;核受体信号转导途径. 概括来说, 细胞信息传递途径包括配体 受体和转导分子。配体主要包括激素 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等。 受体包括膜受体和胞内受体。转导分子包括小分子转导体和大分子转导蛋白及蛋白激酶。膜受体包括七个跨膜α螺旋受体和单个跨膜α螺旋受体,前一种膜受体介导的信息途径包括PK A途径, PKC途径, Ca离子和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途径和PKG途径,第二信使分子如cAMP DG IP3 Ca cGMP等参与这些途径的信息传递。 后一种 膜受体介导TPK—Ras—MAPK途径和JAK STAT途径等。 胞内受体的配体是类固醇激素、维生素D3、甲状腺素和维甲酸等,胞内受体属于可诱导性的转录因子,与配体结合后产生转录因子活性而促进转录。通过细胞信息途径把细胞外信息分子的信号传递到细胞内或细胞核, 产生许多生物学效应如离子通道的开放或关闭和离子浓度的改变 酶活性的改变和物质代谢的变化 基因表达的改变和对细胞生长、发育、分化和增值的影响等。

 

作者简介

Friedrich Marks: 德国海德尔伯格大学生物化学教授,德国癌症研究中心退休的荣誉系主任。

Ursula Klingmüller:德国海德尔伯格大学讲师, 德国癌症研究中心系统生物学信号转导分支系主任。

Karin Müller-Decker: 德国海德尔伯格大学讲师,德国癌症研究中心肿瘤模式分支系主任。

     

本书目录

序言

编者

第一章  细胞的“大脑”:蛋白网络行使的数据处理

第二章  为网络提供能量: 信号转导的基本生物化学

第三章  细胞数据处理的进化

第四章  基本装置:G蛋白, 第二信使, 和蛋白激酶

第五章  有七个跨膜结构域的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第六章  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第七章  酪氨酸激酶和蛋白磷酸酶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一种最近发现的进化

第八章  基因转录:信号转导的终极目标

第九章  信号控制的mRNA翻译

第十章  小G蛋白介导的信号转导:分子靶向的艺术

第十一章  有丝分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和核转录因子NF-kB调节

第十二章  癌症和细胞分化调控

第十三章  蛋白质水解和细胞程序性死亡介导的信号转导

第十四章  阳离子介导的信号转导

第十五章  感觉器官的信号加工

第十六章  神经键的信号传输:神经递质和它们的受体

第十七章  概括: 系统生物学途径

索引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欧阳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