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微生物基因组学

 -----Microbial Pathogenomics

 

作者:    Hilde de Reuse, Stefan Bereswill

出版:    Karger

索书号:   Q933/M626r/2009/Y

藏书地点: 武大外教中心

 

在突破了高通量测序的技术瓶颈后,现代生命科学研究飞速偏向组学研究,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组学相继出现,目的之一是在更整体系统层面去研究揭示生命体生命活动的奥秘。基因组学以高通量DNA测序为基础,将各物种染色体DNA测序组装研究染色体基因分布、基因突变等,最终目的为系统研究基因功能,从而分为结构基因组学和功能基因组学后者又称为后基因组学。在微生物领域,由于微生物基因组数据量比多细胞生命体简单很多,从而称为组学研究一个热门方向。本书《病原微生物基因组学》作为一本专业介绍病原微生物基因组学与人类疾病关系的书籍,着力于致病微生物领域,研究微生物基因组学。

与多细胞真核生物相比,微生物属于单细胞生命体或者非细胞生命体,基因组DNA长度要小很多,比如1995年测序完成的嗜血流感菌基因组只有1.8Mbp,噬菌体的基因组则只有5.368Kbp。下一代测序技术使得基因组学分析成为了一个热门研究领域,对病原微生物基因组知识的梳理以及其对感染性疾病治疗的贡献有必要进行总结。本书《病原微生物基因组学》的编者Hilde de Reuse博士 Stefan Bereswill博士,作为基因组动态学丛书系列的编者,为广大读者提供了学习了解病原微生物基因组学的机会。

编者之一Hilde de Reuse博士现为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微生物学系螺杆致病菌研究组重要成员,Hilde de Reuse博士出生于比利时,于法国巴黎第六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并在巴斯德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博士期间进行了大肠杆菌PEP依赖性磷酸转移酶体系对中心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的研究并获得博士学位。于2008年成为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副教授以及幽门螺杆菌致病菌课题组重要科学家。作为一名女性科学家,Hilde de Reuse课题主要集中在胃幽门螺杆菌致病机理的研究上,从毒粒因子和宿主反应入手来鉴定幽门螺杆菌中赋予其胃部长期寄生致病特征的因素,同时在幽梦螺杆菌感染导致的基因毒性事件的机制以及其在胃部恶性病变的作用方向也有研究。在知名微生物学杂志中累计发表超过40篇研究文章,是微生物学领域专业学者。编者Stefan Bereswill博士则是查尔特-柏林医科大学微生物学教授,在PLOS ONE等杂志中发表近90篇科研论文,是病原微生物学领域知名科研工作者。

本书《病原微生物基因组学》作为一本科研论文合集,集中了病原微生物学领域多位知名学者专业性极强的综述。全书收录了14篇科研综述,并以每篇作为每章的标题,第一章为病原性细菌的比较基因组学,介绍了几种测序序列比较的信息学工具,以及数据可视化的操作过程;第二章为利用子系统对细菌基因组分析进行微生物代谢和病原性潜能的电脑模建,介绍了利用电脑模建技术对组学数据进行分析,同时结合试验鉴定微生物病原性的方法;第三章为细菌的泛基因组学和反向疫苗学,介绍了基因组学对于病原微生物引发的相关疾病的治疗方案;第四章为致病细菌中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互作引发的罪恶,介绍了蛋白互作在细菌致病性形成中的具体机制;第五章为幽门螺杆菌基因组序列反映历史上人类的迁徙,对基因序列进行大规模比对,从而揭示了幽门螺杆菌的序列进化与人类迁徙的关系;第六章为幽门螺杆菌基因组的可塑性;第七章为耐热性弯曲杆菌的基因组学;第八章为病原大肠杆菌对多样宿主环境的适应性:基因组的可塑性是关键,揭示了基因组的可塑性对微生物适应性的影响;第九章为水平基因转移在绿脓杆菌毒力进化中的作用;第十章为Burkholderia属:56个基因组学数据分析;第十一章为Burkholderia属严格宿主型病原菌的基因组学;第十二章为嗜肺性退伍军人杆菌-宿主的互作:比较基因组学和细胞生物学视角;第十三章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毒力因子的蛋白质组学分析;第十四章为分支杆菌的病原基因组学。

《病原微生物基因组学》是一本专业介绍细菌基因组学以及蛋白质组学与细菌致病性、适应性、疾病治疗等的关系的书籍,全书内容丰富,每章节内容重复性少,具有非常好的针对性。本书特点总结如下:

1         文字、数据、图像编排合理,在重要的章节能及时列出数据以及图像进行例证,使得论文详实可靠,同时也增加了读者对内容的理解;

2         本书每章均为一篇专业综述,每章综述之间重复性极低,各自针对不同的专业侧面,对读者而言,这种编排更为方便的寻找自己的专业兴趣点;

3         本丛书的作者均为知名科研工作者,综述是在其与同领域科研工作者共同的研究成果总结而来,权威性毋庸置疑;

4         内容详实,基本覆盖了微生物基因组学的热点,同时引入了蛋白质组学来揭示微生物毒力形成机制,具有新颖性和前沿性。

   总之,本书是一本专业性极强,受众主要为微生物科研工作者、研究生,不建议进行科普性阅读。同时本书具有权威性和前沿性,是一本介绍病原微生物基因组学的不可多得的书籍,建议相关研究生进行有目的选择阅读,扩展知识面,也适合相关专业科研工作者阅读参考。

 

 

 

本书目录

第一部分 编者的话

第二部分 前言

第三部分

第一章   病原性细菌的比较基因组学

第二章   利用子系统对细菌基因组分析进行微生物代谢和病原性潜能的电脑模建

第三章   细菌的泛基因组学和反向疫苗学

第四章   致病细菌中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互作引发的罪恶

第五章   幽门螺杆菌基因组序列反映历史上人类的迁徙

第六章   幽门螺杆菌基因组的可塑性

第七章   耐热性弯曲杆菌的基因组学

第八章   病原大肠杆菌对多样宿主环境的适应性:基因组的可塑性是关键

第九章   水平基因转移在绿脓杆菌毒力进化中的作用

第十章   Burkholderia属:56个基因组学数据分析

第十一章       Burkholderia属严格宿主型病原菌的基因组学

第十二章       嗜肺性退伍军人杆菌-宿主的互作:比较基因组学和细胞生物学视角

第十三章       金黄色葡萄球菌毒力因子的蛋白质组学分析

第十四章       分支杆菌的病原基因组学

作者索引

名词索引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研究生 刘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