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 复制

——DNA Replication

 

作者:    Stephen D. Bell , Marcel Mechali , Melvin L. Depamphilis

出版:    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Press

索书号:  Q523/D418c/2013/Y

藏书地点: 武汉大学图书馆藏

 

何为DNA复制?DNA复制是指DNA双链在细胞分裂分裂间期进行的以一个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链的过程。复制的结果是一条双链变成两条一样的双链,每条双链都与原来的双链一样。DNA复制是一种在所有的生物体内都会发生的生物学过程,是生物遗传的基础。对于双链DNA,即绝大部分生物体内的DNA来说,在正常情况下,这个过程开始于一个亲代DNA分子,最后产生出两个相同的子代DNA分子。

复制的引发阶段包括DNA复制起点双链被DNA解旋酶解开,通过转录激活步骤合成RNA分子,RNA引物的合成,DNA聚合酶将第一个脱氧核苷酸加到引物RNA3'-OH末端复制引发的关键步骤就是前导链DNA的合成,一旦前导链DNA的聚合作用开始,滞后链上的DNA合成也随着开始,在所有前导链开始聚合之前有一必需的步骤就是由RNA聚合酶沿滞后链模板转录一短的RNA分子。在有些DNA复制中,如质粒ColE,该RNA分子经过加工成为DNA复制的引物。但是,在大部分DNA复制中,该RNA分子没有引物作用。它的作用似乎只是分开两条DNA链,暴露出某些特定序列以便引发体与之结合,在前导链模板DNA上开始合成RNA引物,这个过程称为转录激活,在前导链的复制引发过程中还需要其他一些蛋白质,如大肠杆菌的dnaA蛋白。DNA复制开始时,DNA螺旋酶首先在复制起点处将双链DNA解开,通过转录激活合成的RNA分子也起分离两条DNA链的作用,然后单链DNA结合蛋白质结合在被解开的链上。由复制因子X(n蛋白),复制因子Y(n'蛋白),n"蛋白,i蛋白,dnaB蛋白和dnaC蛋白等6种蛋白质组成的引发前体,在单链DNA结合蛋白的作用下与单链DNA结合生成中间物,这是一种前引发过程。引发前体进一步与引物酶组装成引发体。引发体可以在单链DNA上移动,在dnaB亚基的作用下识别DNA复制起点位置。首先在前导链上由引物酶催化合成一段RNA引物,然后,引发体在滞后链上沿5'→3'方向不停的移动。在一定距离上反复合成RNA引物供DNA聚合酶合成冈崎片段使用,引发体中许多蛋白因子的功能尚不清楚。但是,这些成份必须协同工作才能使引发体在滞后链上移动,识别合适的引物合成位置,并将核苷酸在引发位置上聚合成RNA引物。由于引发体在滞后链模板上的移动方向与其合成引物的方向相反,所以在滞后链上所合成的RNA引物非常短,一般只有3-5个核苷酸长。而且,在同一种生物体细胞中这些引物都具有相似的序列,表明引物酶要在DNA滞后链模板上比较特定的位置上才能合成RNA引物。

DNA新生链的合成由DNA聚合酶所催化,然而,DNA必须由螺旋酶在复制叉处边移动边解开双链。这样就产生了一种拓扑学上的问题:由于DNA的解链,在DNA双链区势必产生正超螺旋,在环状DNA中更为明显,当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造成复制叉难再继续前进,从而终止DNA复制。但是,在细胞内DNA复制不会因出现拓扑学问题而停止。有两种机制可以防止这种现象发生:[1]DNA在生物细胞中本身就是超螺旋,当DNA解链而产生正超螺旋时,可以被原来存在的负超螺旋所中和;[2]DNA拓扑异构酶要以打开一条链,使正超螺旋状态转变成松弛状态,而DNA拓扑异构酶(旋转酶)可以在DNA解链前方不停地继续将负超螺旋引入双链DNA。这两种机制保证了无论是环状DNA还是开环DNA的复制顺利的解链,再由DNA聚合酶合成新的DNA链。前已述及DNA生长链的延伸主要由DNA聚合酶催化,该酶是由7种蛋白质(多肽)组成的聚合体,称为全酶。全酶中所有亚基对完成DNA复制都是必需的。α亚基具有聚合功能和5'→3'外切酶活性,ε亚基具有3'→5'外切酶活性。另外,全酶中还有ATP分子它是DNA聚合酶催化第一个脱氧核糖核苷酸连接在RNA引物上所必需的,其他亚基的功能尚不清楚。在DNA复制叉处要能由两套DNA聚合酶在同一时间分别进行复制DNA前导链和滞后链。如果滞后链模板环绕DNA聚合酶全酶,并通过DNA聚合酶,然后再折向与未解链的双链DNA在同一方向上,则滞后链的合成可以和前导链的合成在同一方向上进行。在复制叉附近,形成了以两套DNA聚合酶全酶分子、引发体和螺旋构成的类似核糖体大小的复合体,称为DNA复制体。复制体在DNA前导链模板和滞后链模板上移动时便合成了连续的DNA前导链和由许多冈崎片段组成的滞后链。在DNA合成延伸过程中主要是DNA聚合酶的作用。当冈崎片段形成后,DNA聚合酶通过其5'→3'外切酶活性切除冈崎片段上的RNA引物,同时,利用后一个冈崎片段作为引物由5'→3'合成DNA。最后两个冈崎片段由DNA连接酶将其接起来,形成完整的DNA滞后链。

在弄清楚DNA复制过程之后,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对DNA复制时新链5’端的RNA引物被切除后,空缺是如何被填补的提出了质疑。如不填补岂不是DNA每复制一次就短一点。以后随链复制为例,当RNA引物被切除后,冈崎片段之间是由DNA聚合酶 I 催化合成的DNA填补之,然后再由DNA连接酶将它们连接成一条完整的链。但是DNA聚合酶 I 催化合成DNA时,需要自由3’—OH作为引物,最后余下子链的5’无法填补,于是染色体就短了一点。在正常体细胞中普遍存在着染色体酶复制一次端粒就短一次的现象。人们推测,可能一旦端粒缩短到某一阈限长度一下时,他们就会发出一个警报,指令细胞进入衰老;或许是当细胞判断出它们的染色体已变得太短了,于是分裂也就停止了,造成正常体细胞寿命有一定界限。端粒酶在癌细胞中具有活性,它不仅使癌细胞可以不断分裂增生,而且它为癌变前的细胞或已经是癌性的细胞提供了时间,以积累附加的突变,即等于增加它们复制,侵入和最终转移的能力。同时人们也由此萌生了开发以端粒为靶的药物,即通过抑制癌细胞中端粒酶活性而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

本书除了详尽的介绍各种类型生物细胞内的DNA复制过程外,对DNA复制的起始、延伸以及终止的机制均有所介绍,包括每一本分所涉及到的重要的调控元件,如各种聚合酶等。内容安排科学合理,逻辑清晰严谨,除此之外,该书还具有下列鲜明特点:

1.    书中大量引用了数据表格以及彩色图例,向读者系统科学的展示了DNA复制过程的相关信息的同时,还使得科学问题简单明了化,内容更加科学充实,引人入胜。

2.    书中每个章节结束的时候都列举出了相关的参考文献,为后续读者的进一步学习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信息。

3.    该书所引用的每篇章节的编写者均为此领域的前沿工作者,他们对此领域有敏锐的洞察力及前瞻性,故使得书中内容科学可信,具有很高的权威性。

 

目录

前言

细菌、古生菌以及真核生物的DNA复制的基本原则以及概念

DNA复制的起始

DNA复制起始的终止

断裂所引起的DNA复制

复制起始中的位于染色体上的解旋酶

染色体复制起始中的解旋活性以及复制叉的形成

维持微小染色体复制的解旋酶

细菌以及真核生物DNA复制的时空组织

DNA复制的时间调控

复制叉的动态学

复制钳以及复制钳的装载器

冈崎片段的代谢

染色质以及DNA复制

姐妹染色单体的结合

复制DNA的聚合酶

修复DNA的聚合酶

对停滞的以及受损的复制叉的修复

端粒的复制以及端粒酶的调控

癌细胞的基因组不稳定性

蛋白的复制以及人类疾病

细菌DNA复制的调控

真核细胞DNA复制的调控

植物细胞DNA复制的调控

内复制

真核DNA复制的考古学

人类线粒体DNA的复制

细小病毒的多样性以及DNA损伤反应

人类乳头瘤病毒的感染:是疣还是癌?

腺病毒DNA复制

单纯性孢疹病毒的DNA复制

埃博斯坦病毒的DNA复制

痘病毒的DNA复制

索引

 

 

(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    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