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新闻快讯
古籍修复实践嵌入核心通识课程教学
发布时间:2021-05-17 16:21:50 作者: 万晓、周燕妮 浏览次数 loading...

水槽、冰箱、电磁炉、净水器、刀具、面粉、锅碗瓢盆……这里不是厨房,而是图书馆文献修复中心教学现场。5月8日上午,近20名选修武汉大学核心通识课《图书的学问与艺术》的同学们在课程主讲人信息管理学院吴平教授、翁子扬副教授的带领下,来到图书馆文献修复中心,通过聆听讲解、现场观摩和实践操作的形式,学习与体验古籍修复这项非遗技艺。



修复师袁静首先介绍了古籍保护中心的基本情况,并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解了古籍修复的基本原则、手段工具、修复步骤和流程等相关知识,使同学们对古籍修复有了初步认识。

 

 

随后,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戴蕾带领同学们参观修复中心,展示了各种现代化文献修复设备和实验仪器,引发了同学们的阵阵惊叹。

 

 

在观摩实践阶段,修复中心的馆员们现场展示了文献修复与装帧的诸多环节:手工纸浆滴补、破损书叶修复、装订书皮、溜口以及古籍册页装装帧等。为了演示纸浆手工滴补,资深修复师丁丽萍早早提前配好补纸和悬浮剂制成纸浆,她叮嘱同学们:“滴补时需要保持稳定,这样出来的纸浆才能分布均匀。”“书叶纸张强度很低,所以需要先用一层薄皮纸加固,再用补纸补全,由于皮纸很薄,在加固时要特别注意。”戴蕾在讲解絮化书叶修复时强调。其他馆员老师们也热情而耐心地一边演示一边讲解,不时停下来回答提问。

 


同学们学习热情十分高涨,在馆员老师的带领下,上手实操了溜书口、纸浆滴补和四眼线装等技艺,深感这项工作对修复者的精细和耐心都有很高的要求,对古籍修复与装帧有了更切近的了解,也对馆员们的专业素质和敬业精神赞叹不已。

 

 

 

不同于以往在课堂上隔着屏幕的文字与图片展示,此次古籍修复观摩实践课内容丰富、直观生动、深入浅出,让同学们零距离接触到了古籍修复的“指尖技艺”,对这项传统技艺有了更深入、全面的认识,也为《图书的学问与艺术》课程教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知识。

古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因流传年代久远,现存古籍大部分存在不同程度的破损,开展古籍修复工作是抢救、保护这些珍贵古籍的重要保障。2009年,武汉大学图书馆入选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2014年被文化部授予“全国古籍保护工作先进单位”称号,现藏有线装古籍20余万册,善本800余种1.4万册。为了更好地保护传统文化典籍,图书馆本着自力更生、传承保护的原则,大力加强特藏建设,致力于古籍的整理、保护与研究,先后建成古籍保护中心和文献修复中心。

作为学校重要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和教学科研支持中心,图书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与业务特长,努力成为古籍文献修复技艺教育、传承、交流的平台,多次为文学院、历史学院、信息管理学院嵌入古籍相关知识课程和线装书装帧实践,广受师生肯定与好评。同时,积极宣传古籍保护与文献修复知识,接受师生参观交流,并举办古籍修复体验活动,使古籍版本、用纸、装帧形式等原本冷门的课题从“小众”走向“大众”,促发了同学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图书馆专业的修复人员和先进的设备资源充分保证了相关嵌入式课程的开设,今后也将持续开发系列实践课程,带动更多师生读者深入了解并受惠于古籍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编辑:周燕妮 审稿:黄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