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借阅之星 曹晓龙

阅读感想

       得知获选,在意外之余,也给了我一次自我审视的机会。重新翻看那些阅读记录,我仿佛能看到那些曾读过的书和曾惦念过的问题是如何塑造了此刻的自己。    我的阅读趣味偏向两类:那些激发想象的书,或是能够破除幻象的书。纳博科夫说,一切好的文学都是Fairy Tale(神话/谎言)。诉诸直觉与感性的沉迷所能激起的生命热情,往往是未曾亲历者好奇却又难以想象的。《包法利夫人》中,爱玛身上由阅读支起的少女想象,弥散着迷蒙的美之光晕,那仿佛隐含着秘密的面容与哀伤,在夏尔眼中显得那么迷人。    

       但想象也时常会强大得难以掌控,沦为有害的幻象,一如后来成为包法利夫人的爱玛一手毁掉了自己的生活。凯撒在《高卢战记》中写道:Fere libenter homines id quodvolunt credunt.(III.18)——“人们总是愿意相信他们所期望看到的”。人应该有勇气与决心,用理智去摆脱自己加诸己身的“不成熟状态”(Unmündigkeit),康德在那篇著名的短文中表达了如是期许,数个世纪之后的霍克海默与阿多诺则担心,当意欲破除“神话”的动力自身变为新“神话”时,我们又将遭逢怎样的欺骗?而福柯在与康德同题的文章中做出了遥远的回应:我们需要的是一种精神气质,不断反思自身,不断破除幻象。    

       掉书袋常常会显得自负而令人厌恶,我并不想招致如此的冷眼,而只是在呈现我作为一名阅读者与迟至者,所不得不面对的命运与焦虑——在前人伟大言辞的夹缝之中,寻找那可能存在的尚未被言说之物——而大多数时候,我都只能是一个听众。    

       不过,这种状态让人焦虑却并不令人厌恶,就像在晚年重录的《哥德堡变奏曲》中,拧大音量,我们可以听到老古尔德旁若无人边弹边哼,“杂音”以“拙劣”的方式重复着巴赫的旋律,却同样不会让人感到厌恶。古尔德所做的一切只因为一个简单的理由——喜欢——我也是。

推荐书目

《晚唐:九世纪中叶的中国诗歌(827-860)》索书号:I207.227.424/Y534 

《文学回忆录》索书号:I109/M496 

《罗马人的故事》索书号:K126/Y157 

《哥德尔、艾舍尔、巴赫:集异璧之大成》索书号:N49/H413 

《惶然录》索书号:I552.65/P222 

《恶:或者自由的戏剧》索书号:B82/S116 

《图像学研究: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人文主题》索书号:J110.93/P124 

《维特根斯坦传:天才之为责任》索书号:B561.59/W272zi 

《来临中的上帝:基督教的终末论》索书号:B972/M445 

《柏拉图与神话之镜:从黄金时代到大西岛》索书号:B502.232/M138 

《音乐的极境:萨义德音乐随笔》索书号:J605.712/S144 

《托尔斯泰或陀思妥耶夫斯基》索书号:I512.074/S663 

《罗马尼亚当代抒情诗选》索书号:I542.25/B555a 

《人应该如何生活:柏拉图<王制>释义》索书号:B502.232/B175y 

《修昔底德:神话与历史之间》索书号:K125/X423a 

《以色列与启示》(秩序与历史,1)索书号:D093.82/W396 

《莫斯科日记柏林纪事》索书号:B516.59/B391i2 

《文学的绝对:德国浪漫派文学理论》索书号:I516.099/L119 

《心灵秩序与世界历史:奥古斯丁对西方古典文明的终结》索书号:B503.1/W456 

《希望的原理》索书号:B089.1[订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