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平英:重返武大——父亲郭沫若的“物外桃源”

   

从乐山到日本再到北京,

从《女神》的尝试到《屈原》的重塑,

写出过天上街市的极致浪漫,

也首创标准器断代法的准则。

是文学家、历史学家、政治家,

也是中国科学院第一任院长、

中国科技大学第一任校长

.......


他还有一个离我们更近的身份

——父亲

金秋十月,

郭沫若先生的小女儿郭平英女士第三次来“珈”,

我们也将了解郭沫若先生不为人知的361°


历史学者郭平英女士,

以史学家的严谨讲述郭沫若先生的学术历程;

郭沫若研究会郭会长,

聚焦郭沫若先生动荡年代的“球形”发展;

女儿平英,

深情回顾郭沫若先生与武汉的渊源:

1927年在武汉投身第二次北伐誓师大会;

1938年武大西迁至郭沫若先生的家乡四川乐山,

而他则搬到珞珈山十八栋,

在武汉领导着全国的抗战宣传。

.....


在回忆录《洪波曲》中,

郭沫若先生写到《生活面面·物外桃源》时说:

“大约在前一定有什么诗人在这儿流连过吧,山名‘珞珈’不就可以想见了吗?”


而立于百卅珞珈,

我们也面临着种种选择。

在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中,

如何坚守内心不被磨损?


聆听郭平英女士讲述“郭沫若与武汉”,

在郭沫若先生波澜壮阔的一生中,

看见历久弥新的智慧。